小丸工具箱官方网站
编译 | 最近没吃胖
如今小丸工具箱提高音频码率,拍摄慢动作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哪怕你只有一台 iPhone,何况许多相机正在支持拍摄 60fps,尽管只是 1080p 而非 4K。
这样算下来,如果你最终的输出帧率为 24fps,那么你就可以在不损失帧数的前提下拍摄 2.5x 慢动作了,比如索尼 RX100 Mark V(1000fps 的超级慢动作)、松下 GH5 等。因此,器材不是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有效地利用手边设备拍摄慢动作?先看一则来自 Simon Cade 的短视频,小丸工具箱提高音频码率他从技术和创意两方面来说明。而由此总结的 10 个关于拍摄慢动作的小窍门,相信对你有所帮助。
1. 运动至上
既然是“慢动作”,我们当然应该凸显出动作。
所谓运动至上,就是在拍摄前就考虑清楚你所要凸显的这段动作。如果你的场景中没有物体移动,没人会知道这是慢动作。
液体飞溅、爆炸、火焰,尽管这类运动场景早已被玩滥,但你不妨体验一番。
展开全文
被高速风扇环绕的火焰
2. 了解帧率的概念
帧率的基础就是简单的乘除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录制帧率和播放帧率的区别。
举个例子,如果以 60fps 录制,而以 24fps 播放,则只需将 60 除以 24,得到 2.5。这就意味着着录制时的 1 秒将被“拉长”至 2.5 秒来播放,即 2.5 倍的慢动作。
同样,如果以 240fps 的帧速率来录制并以 24fps 播放,则 240÷24=10 倍。
3. 匹配问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录制时的帧速率越高越好,因为帧速率越高(每秒拍摄的帧数越多),对应的快门速度也就越快(这里的快门速度指的是单帧曝光时间)。这就是帧率和快门的匹配问题。
试想一下,假设我们以 25fps 的帧速率录制,如果快门为 1/25 秒(即 4/100),那么和 1/100 相比,中间就有 3/100 秒的间隔。
这一段时间对于一般运动的物体而言没有问题,但如果是高速运动的子弹、飞驰而过的 F1 赛车、超高转速的螺旋桨,视频画面就会产生跳跃(跳帧)。这些都是由于高快门时间造成的,只要降低快门时间或提高帧速率即可。
一般,我们将快门速度设定为录制帧速率的二倍。也就是说,如果以 24fps 录制,则快门速度应为 1/50 秒。
更快的快门速度意味着需要更多光线才能充分曝光拍摄对象。提高 ISO、开大光圈或是更多的灯。但涉及人造光时又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人造光灯频率闪烁问题,当然如果使用自然光,就不会有这个问题来。
4. 放慢时间来营造氛围
这就涉及到从正常播放到慢动作播放的过渡效果,使用 After Effects 或 DaVinci Resolve 可以轻易做到这一点。
这种技术通常用于为整支视频营造氛围或强调某一动作,比如那些喜剧中的慢动作回放。
5. 堆特效
别笑。
这与上一点有些关系。举个例子,慢动作镜头让动作电影显得更激烈刺激,笨重的铁家伙们缓慢地移动着、一滴水的慢镜头特写则让它看上去像一片汪洋。
电影《绝地战警》中的威尔·史密斯慢动作特写镜头
这些镜头效果实际上是违背了我们大脑的常规意识。尤其是在超级英雄类的动作电影中,这是让主人公深入人心的一个小伎俩。
6. 死亡
统计大多数电影中的慢镜头使用场景,不难发现:在关键角色死亡时,通常会来个慢镜头作为结束。这是为了增强对场景的影响,并着重表现这一情节。
电影《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片中关键人物邓布利多被杀时的慢镜头
事实上,如果你玩像《狙击精英》一类的 FPS 电子游戏,就知道在击中敌人时会触发一个“子弹时间”(Bullet Time)的慢镜头死亡特效,十分震撼。
7. 用慢动作讲故事
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切身体验:现实世界中的 5 分钟就是睡梦中的 1 小时。“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一看在床上。”
慢动作更像是从梦境到现实的一种映射,完全不同的速度体验会将人代入故事场景中,而慢动作也就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用以更好地描述故事本身。
8. 强烈的恐惧(吓尿了)
用慢动作展示角色的恐惧感,最合适不过了。
不过在我们日常录制中,除了恐怖片,应该很少碰到这类情形。因此,这里我们只用一个经典慢动作片段加以阐释。
在电影《终结者》中,第一个慢镜头是酷酷的施瓦辛格提枪走出电梯,镜头直指他,为了凸显他的冷酷。第二个慢镜头则展示出萨拉的恐惧反应(为了加强恐惧感,萨拉差点跌倒)。第三个慢镜头重新拉回到施瓦辛格,一个酷毙了的转脸特写,而这个第一人称的特写正是萨拉看到的画面,这加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电影《终结者 2》的三个连续慢镜头
9. 关于音频
在减慢视频的同时,音频的部分也会被拉长。如果是机内直录音频,那么音频的音调就会被降低,变得异常难听。数字化音频采样总会出现这种问题。
这时只需在实时拍摄时加入混响即可。
10. 懂得何时使用慢镜头
这或许才是慢动作在运用中最关键的问题。懂得在何种情形中使用它,而不是滥用。
随着慢镜头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爆炸成了慢动作,未免会带来审美疲劳。把握慢镜头的度,你才能越来越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