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小丸工具箱官方网站

小丸工具箱压制错误(小丸工具箱封装失败)

发布者:小丸工具箱发布时间:2022-09-03访问量:156

作者丨侯瑞鹤

当孩子幼年感受到边界被侵犯而愤怒时,成人一味地要求孩子压制压抑,没有及时地疏导和指导孩子合理地表达。

长此以往小丸工具箱压制错误的应对方式,可能使孩子对自己的愤怒体验不敏感,自然无法接收到愤怒的提示信号,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以维护边界不受侵犯。

敲黑板小丸工具箱压制错误:戳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即可收听《接纳孩子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一书的音频。

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过得快乐,这作为美好愿望可以存在。如果在真实生活中希望孩子真的只有快乐和阳光,而急于驱赶孩子的负面情绪,那每一次的随意地驱赶,就可能会增加未来更深的一层痛苦。

比如小丸工具箱压制错误:“这多大点事,别难过了。”“想点开心的事情,不想不就行了吗。”“好了,妈妈不喜欢爱哭鼻子的孩子。”“别郁闷了,看你这点出息,烦不烦啊”等。这些话或许我们自己都不陌生,也会自然地劝解孩子。然而,这样不假思索的驱赶孩子的负面情绪,长期以往,必将连本带利地还回来。

情绪是推动我们活力的能量,顺应化解才是正道。能够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不在于驱赶阴影,而在于能够接纳阴影,阳光才能有空间进来。

不只是家长,学校、社会、包括孩子自己,都不喜欢负面情绪。然而,负面情绪和正向情绪一样,都是我们的朋友,如果我们没有尊重它,没有提供空间去化解,它就只能在暗地里蕴酿力量,以不一样的方式做我们的暗黑朋友。

不开心到开心的快速转换为哪般?

一天晚上和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发生了点小冲突,我们俩都有些不高兴,下楼出去玩之前,他还嘟嚷着脸。下楼时我走在前面,他走在后面,刚下了一层,儿子忽然欢快地拉着我的胳膊,而不像以前那种带有赌气和攻击的僵硬地拉我,我有些奇怪。

下楼后,我问他:你还生气吗?儿子仰起灿烂的笑脸说:“没有啊,一点也不生气”。我说:“刚才你生气了吗?”儿子又说:“也没有啊”。我说:“你刚才在家里的时候不是生气,难道是高兴吗?”儿子说:“我刚才生气,现在不生气了呀”。

展开全文

今天有些奇怪,之前他可没有如此快地转换过。

我正想着,“儿子忽然说,“我看的一个视频上说,生气对肺不好,身体会生病,所以,生气的时候就想点开心的事情,或者深呼吸三下”。儿子稚气的脸上一本正经的表情,小手还有力地挥动着,“这是我们课上放的”。

“是吗?那你是用什么方法处理自己的生气的?”我问。

儿子说:“我就想开心的事情啊,一想开心的事情就不生气了”。

我说:“你都想了什么开心的事情?”

“我就想,明天就周四了,快周末了,然后就很开心呀”。儿子开心地说。

我问儿子:“听起来你觉得生气不好的?”儿子就又把那一套对身体不好的理论拿出来说了一遍,想点开心的事情就不生气了。

显然,儿子认为生气是不好的,出现这个情绪的时候要想办法把它赶走,干掉它。

于是,我就走到孩子身边,抓抓他,挠挠他,他推开后我仍抓。儿子一边推我一边说:“看来如果不会生气就会被抓死的”。

是呀,生气和愤怒的情绪在告诉我们,我感觉自己被侵犯了,不舒服,要制止不喜欢的行为,帮助我们自我保护。

接下来,我们俩表演一个情境,我很累有气无力地走着,忽然,儿子把包抢走。我很愤怒,一下子有了力气,起身就追。儿子说:“嗯,愤怒可以给我们力量,正没力气呢变得有力气了”。

“那么你觉得生气就一定不好吗?”

“不一定”。儿子若有所思。

所以,生气和愤怒也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朋友像个送信的快递员一样,提醒我们发生了什么让我们觉得不舒服,如果我们说,你送的信我不要看,你赶紧走开,那这个快递员他没有把信送到会怎么办呢?儿子说:“还来”。“嗯,他可是一个特别尽职的快递员哦。”

所以,当你感觉到生气和愤怒的时候,看看是什么让你觉得生气,你可以说出来。比如,刚才,你觉得生气时,可以给妈妈讲出来,告诉我你生气了,我们就可以聊一聊化解了,然后心情就可以重新变得好起来。儿子似懂非懂,不过,也没关系,我只是想让他知道,生气本身没有对错,不用一定要急于赶走它换上笑脸才好。

愤怒要接纳,更要共建一个管理愤怒的工具箱

我们俩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儿子让我讲故事。我问:如果一个两三岁的小孩抓了我一下,我生气地大吵大闹,你觉得合适吗?儿子说:“不合适”。是呀,如果别人不小心碰到我,一句话,一个眼神都生气的话,这样爱生气就会伤身体的。而且,别人和我一起玩时,总是各种冲突打架,玩起来也觉得没意思挺烦的,就不愿意和我玩了,那我就没有朋友了。因为反应太过分了,那就可以改名叫“不高兴或很生气了”。儿子听故事似地开心地笑着。

所以,过分的愤怒我们就要调整下了,就像你说的深呼吸三下,想想开心的事情,或者跑跑步运动一下都可以让我们感觉舒服些。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听一听这个朋友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哦,有时当你说出来:“你这样做我很生气”时,你可能会发现,当你说出来时好像就没有那么生气了。

生气时还可以做些什么呢?想一想你有一个工具箱,里面有很多好办法,我们需要时,可以有很多选择,感觉就轻松多了。

“暂停下来”

“想一想为什么生气”

“跑跑步”

“在感觉生气时,情绪预警,我的情绪是橙色啦!”

......

我和儿子一边走一边头脑风暴看谁想的多。

一味地“生气时想想开心的事情”,可能埋下抑郁的种子

当我们感觉到被限制,被侵犯,被剥夺权利,或不公对待时等,愤怒和生气的情绪就会出现。儿童因为自身力量较弱,需要依赖成年人,更容易体验到这些感觉而愤怒。因此,与愤怒的情绪做斗争成了童年的一个要务。因为我们不喜欢愤怒的孩子,孩子的愤怒可能会激发父母内心的烦躁,挫败,甚至恐惧。还有的时候,父母会焦虑孩子会不会攻击性太强等而急于让孩子压制愤怒。

愤怒作为一种适应性的情绪,是内心的一个信号,当我们觉察到因为别人越界而体验到愤怒时,就是在提醒我们可能需要保护自己了。显然,它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底线和边界在哪里。

然而,当孩子幼年感受到边界被侵犯而愤怒时,成人一味地要求孩子压制压抑,没有及时地疏导和指导孩子合理地表达,长此以往的应对方式,可能使孩子对自己的愤怒体验不敏感,自然无法接收到愤怒的提示信号,以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以维护边界不受侵犯。然而,作为个体,都有自由表达自己的需要,这种内在的冲突会积累较多对自己的愤怒,怪自己无能,觉得自己不够好,自责,内疚等,长期下来容易诱发抑郁。

而“想想开心的事情”并没有化解愤怒情绪,只是暂时驱赶或压抑了愤怒,但情绪能量仍然在。如果一味使用这种应对愤怒的模式,刚开始时可能奏效,时间久了,我们就会越来越难从愤怒或负面情绪中挣脱出来,一旦遇到较大的压力或应激事件时,极易诱发抑郁。典型的是微笑性抑郁,表面上看起来,总是笑容满面,看起来很阳光。如果生活一切顺利还好,如果遇到痛苦用原来的方法不能奏效,就更急于想要驱赶它,结果你会发现,想要驱赶却不能成功时,痛苦就成倍地增加了。而且,此刻更大的痛苦或许就已经不再是最初的痛苦了,而是为什么我就驱赶不了它,为什么我就不能尽快地从痛苦中走出来。

因此,痛苦本身倒没什么,我们允许自己去充分地接纳、讨论并体验,它通常会自然地消解,往往是当我们排斥痛苦,想要尽快地驱赶和消灭它时,痛苦反倒更容易长久地驻扎在心里。

提高情绪敏感性,及时预警和化解

我们不喜欢体验到负面情绪,所以,一旦体验到负面情绪,我们会习惯性地压抑或者不去理它。久而久之,我们对自己的情绪非常不敏感,可能会有莫名其妙的烦躁,或者身体疼痛不适等,却不知道为何。

事实上,提高对自己情绪的敏感性,在情绪还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及时地觉察到,就更可能在强度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及时化解。

比如,如果孩子的行为让你有些生气时,你可能为了做个不吼的妈妈而硬憋着。其实,你的忍已经改变了氛围,说话的语气开始变得僵硬,表情也不再柔和等,孩子通常都能感觉到这种紧张气氛。有的孩子会出现各种激惹你的行为,最终,一发不可收拾,然后再后悔内疚。

换一种选择,如果你感觉到自己生气了,可以和孩子沟通:“孩子,按照我们约定的,对于你的这个行为,我的情绪已经到了黄色了(然后是橙色、红色)”。面对和谈论情绪,不只是起到沟通的作用,对于孩子也是一种坦然接纳自己情绪的示范。

顺应情绪方能化解情绪

如果情绪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甚至出现了情绪障碍时,顺应情绪才是自我救赎之道。

在咨询实践中,当来访者因为受到焦虑、愤怒或恐惧等情绪的困扰而求询时,我通常会让他们去充分地感受、体验并扩大这种想要摆脱的负面情绪。去体验这些情绪引起的身体感觉,通常有心脏发紧折叠起来一样,胸口发闷,皮肤紧、太阳穴疼、胳膊麻木、嗓子紧,耳鸣、恶心、头晕等。

来访者一旦体验到这些情绪,通常第一反应是想要摆脱,因为实在是太痛苦了。而在咨询室创造的一个安全信任的关系中,在咨询师的陪伴下,来访者去充分地体会并谈论这些痛苦体验时,通常仅仅体验这个过程,就可以缓解情绪体验。因为减少由于对抗而产生的紧张和消耗,自然地会感受到放松感,这也是一种新的和自己情绪相处的方式。只有顺应情绪,方能化解负面情绪,逐渐走向内在的和谐。

当然,对心理咨询而言,要做的还有更多。比如通过体验,尝试倾听这些情绪想要表达的讯息是什么。比如,对学业焦虑害怕自己落后的来访者,想象焦虑如果会说话的话,它会说什么。一名来访者说,它可能会说:“快点,快点,不要落下了”。听到这个话时,心中很紧。一名疑病(总是担心自己身体有病,不断去做各种身体检查仍然没有器质性病变的状况)的来访者说,他的焦虑在说:“要睡好吃好,咱们家族有心脏病,爷爷也是心脏病去世的,你爸爸心脏也不好,你虽然现在心脏好好的,但也要注意”。所以,该来访者一个晚上睡得迟些,就会对身体反应格外敏感,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感觉身体尤其心脏是不是有不舒服的感觉,年纪轻轻是医院心内科的常客。

这些声音早年的提醒确实是善意的,然而,虽然提醒是善意的,这些成年累月输入的声音就像诅咒一样,形成了来访者非常稳定的绝对信念指引着生活,一旦处在压力状态难以排解时,就成了心理崩溃的最脆弱的一环。如果能够倾听并看到这些情绪所带来的善意的提醒,通常可以帮助我们接纳负面情绪。然后,再用成年人的正确的认知重新来看这些看似荒唐的信念。因此,顺应和接纳,才可能倾听到这些情绪的声音,破解情绪恶性循环才有可能。

允许体验并讨论负面情绪,提升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内心允许、不害怕,本身就可以帮你Hold住孩子的各种负面情绪。

孩子见东西就让买,如果你不打算买,孩子哭闹不高兴,如果你不允许,可能会哄劝,讨好,怒喝,批评等,结果孩子非但没有空间体验沮丧和失落的感受,并从中恢复,反而会使负面情绪在对抗中持续下来。

不过,如果你内心允许这些情绪存在,你只需要用你的方式让孩子体验到你的接纳,比如,坐在身边,甚至拥抱或接着手等,告诉孩子:“我可以理解,不给你买玩具时你可能感觉生气沮丧,不过,妈妈不会改变决定。”即温柔的坚持。一般情况下,给时间和空间孩子就会慢慢平复下来。我们忍受不了,通常是孩子的负面情绪会诱发父母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挫败体验,而急于控制孩子的情绪。

孩子从负面情绪中恢复后,结合孩子过去的经验,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面对某种负面情绪时,我们可以有哪些方法处理,扩展情绪应对工具箱,而不至于僵化地使用一种方式。因为任何方式都有使用情境的局限,一招鲜吃遍天下的结果,可能导致出现情绪困扰。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欢迎分享。如要转载,请后台联系我们获取授权。

↓↓↓戳阅读原文,听《接纳孩子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内容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