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丸工具箱官方网站
当然不是天气预报。百度小丸工具箱批量压制输出路径,BAT之首,没有云计算小丸工具箱批量压制输出路径?
百度,BAT排在第一个词,可能不仅仅是顺口那么简单俗气小丸工具箱批量压制输出路径的原因。无需考察了BAT小丸工具箱批量压制输出路径的顺序何来,不可否认的是,2011年之前的市值,百度基本是最高的,超过阿里巴巴和腾讯。当然,今天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百度市值落到了其小丸工具箱批量压制输出路径他阿里巴巴和腾讯后面,甚至只有阿里巴巴和腾讯的五分之一。
市值不重要,毕竟那是华尔街更操心的事情。我们今天以云计算为主轴,来谈谈百度为什么没有云计算,或者说百度为什么在云计算上难有成就。
1
PaaS BAE
为什么说百度是仓皇应战呢?不说国际,就看国内,当大大小小数十家云计算公司打得火热的时候,百度才匆忙加入战团。百度接触云计算并对云计算发表看法的时间并不晚,但百度几乎是最后一家决定正式开展云计算业务的公司。
看过我文章的人,都了解我对纯PaaS的看法。百度在云计算领域,有意或者无意,走了谷歌的路径。比如Google用App Engine开始云计算之旅,百度也是。Google在2008年上线了GAE,百度在2010年下半年上线了BAE。
但百度比谷歌的速度更慢,市场反应更迟缓。谷歌已经够执著了,虽然这次的执著来自于技术部门的一厢情愿。谷歌迟至2012年6月才推出Compute Engine,也就是云主机业务。此后加快了主流云服务的推出速度。
2012年12月25日,继新浪SAE收费之后,百度开发者中心公告称,百度BAE服务在当日月25日开始正式收取费用。
2013年6月26日,在百度公司举办的第七期移动互联网产品媒体开放日上,百度宣布将面向开发者提供的服务正式命名为“百度开放云”,当然,依然没有云主机,依然是围绕BAE的对象存储和云数据库,此时的域名是developer.baidu.com。在此之前的2013年3月9日,百度开发者俱乐部大会上,百度宣布正式开放BAE(Baidu App Engine),即百度应用引擎给开发者,这也是当时百度云的拳头产品。
2015年5月,谷歌开放GAE,而此“开放”彼“开放”,百度的开放是正式商用的意思。而谷歌对GAE的开放,是指在当地时间5月5日,谷歌宣布与初创公司AppScale合作,允许App Engine上的应用程序不经修改即可在其他服务器上运行。这意味着GAE作为谷歌的引流工具地位确立,当然不是核心产品。
2016年4月6日,阿里云云引擎发布了ACE产品转型下线的公告。至此,PaaS在中国成为植物人,正如我多年前所言。
2014年下半年百度开放云付出水面,并启用网址bce.baidu.com。百度应用引擎BAE于2015年3月30日迁移至百度开放云。2015年4月7日完全开放注册。此时,云服务器才可正式使用,百度算是正式踏入IaaS和云计算圈。
搞PaaS和BAE的那段岁月,百度云既不是商业和战略主导,也没有主流的云计算服务,可以说是站在云计算的边缘地带。
展开全文
PaaS不是主流,也未必是技术人眼中的高大上的真正的云服务。微软、谷歌、阿里、百度,都这么想过。目前来看,谁醒悟得早,谁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微软Azure本是一个GAE似的PaaS,但很快转向IaaS。Google多坚持了几年,代价是现在老三的位置难保。阿里一开始也没太想靠ACE,快节奏地上了其它主流产品。百度,战略的盲区和要么纯技术人主导要么纯消费者思维主导,导致其在云计算大战来临时仓皇应战。
最流行的说法是,2015年上半年,当李彦宏看到亚马逊的财报后,最终决定正式开展主流的云计算业务。
2
尴尬的名字和域名
在百度云的发展过程中,百度云的名字和域名一直是个问题。百度的公有云服务现在用的名字和域名,只是2016年下半年才开始的事情。
2012年三月,百度宣布推出云存储服务产品”百度网盘”(pan.baidu.com)。首先注意的是,百度将网盘称之为云存储产品,但却是面向消费者的。
2012年9月3日,百度正式推出了面向用户的云服务平台,集合云存储、相册、通讯录等主流应用类产品,称之为百度云,并启用cloud.baidu.com域名。2013年06月26日,百度云称用户数突破7000万日增长20万。自此,面向消费者的文件存储服务,使用用百度云和cloud.baidu.com域名达四年之久,用户数和收入远超百度的BAE和百度开放云。要知道,亿级用户规模的应用,即使对于百度,也是非同小可的。
在这几年里,百度的云服务只能使用百度开放云的名字,尴尬。这期间,百度有两个云,但显然消费者云的用户数和收入更大。这个情况直到2016年下半年才得到改变。甚至,如果没有政府部门对云盘的政治,以及云盘商业化前景的不明朗,这个变化会不会发生,可能还是个未知数。
但这只是百度云计算战略最肤浅的一个表象。
3
迷茫的战略
在云计算上,百度在2010年下半年上线的BAE只是百度技术体系内的部门级别的小试牛刀。
应对云计算概念兴起,百度正式推出的应对措施和战略是,提出“框计算”的理念并做出了产品,李彦宏为之站台。
不知道当时,李彦宏对云计算的理解到底是什么,但显然不是很深刻,但指望这样级别的企业家对一个新的市场趋势,在早期就有深刻理解,也是不合理的。因为当时,阿里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对云计算的理解也很模糊。
2010年3月28日下午,当年中国IT领袖峰会在深圳举行。在一个对话环节,主持人刘二飞关于“对云计算什么样理解?你们对进入云计算怎么样打算?”。李彦宏是这样说的:
云计算这个东西不客气一点讲它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
早期的时候,15年前大家讲客户端跟服务器这个关系,再往后大家讲基于互联网web界面的服务,现在讲云计算,实际上本身都是一样,主要活都是在服务器这端来做,客户端所需要做的事情越来越简单。这样一种理念对不对呢?是对的。这是很正确的一种理念,而且不是最近几年才产生的理念,他已经产生了很多年。
刚才怀校长讲的网络计算机93年就已经讲了。但是传统软件产业要往这边靠其实也不容易。你说你是微软的office,你想弄成所有东西都在云端来做,在客户端什么都不要了,这个多多少少有点左手打右手,吃力不讨好的一个情形。
而相反一些新产生的应用,尤其是互联网应用,它从第一天起就没有一个传统软件形式存在,像搜索引擎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你说自己弄一台PC,弄一个搜索引擎,这个东西不现实,虽然你也可以让它运行起来,但是存储能力、计算能力根本无法满足人们信息检索的需求。搜索引擎这个东西很适合通过云计算方式来解决,如果不通过这个方式,基本上就解决不了了。
第二个比较明显的例子,邮箱。E-mail服务,这个东西从诞生第一天起,你主要邮件都是通过服务器来进行发放,它所存在的形式也是从第一天起就是以云的形式存在,未来我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基于云计算的这种互联网应用会出来,但是如果大家想我现在是一个传统软件产品,我想用云计算方式多赚点钱,我感觉这个活会比较累。
这个引用略长,当值得读完。可以说李彦宏的理解为此前和此后数年,百度的云计算战略奠定了基调,直至今天,这一理解还在发挥着作用。
当然,这个会议,马化腾和马云都在,也都参与了讨论。在李彦宏谈完观点后,马化腾说他要“补充几句”。马化腾认为云计算是一个超前的概念。马化腾说:“十年前sun也提出网络计算机,但是没有人信。因为太早了,就成为先烈了,不但转型不成功,还弄出很多问题。其实它倡导的理念现在来看还为时过早,刚才也提到一些专业的像邮箱、搜索专项的技术一开始诞生的时候就采用云端处理方式。”“可能你过几百年、一千年后,到阿凡达那种确实有可能,现在还是确实过早了。”
在论坛主持人的邀请下,坐在台下的阿里巴巴集团掌门人马云也对云计算发表了他的看法。马云说,“这是让一个最不懂技术的人讲这么有技术含量的事”。
马云不认同李彦宏的观点,他认为云计算最后会是一种分享,数据的处理、存储然后跟分享的机制。他警告说不能小瞧这种机制,云计算可能蕴藏颠覆性力量。我最怕的是老酒装新瓶的东西,你看不清他在玩什么,突然爆发出来最可怕。假如从来没有听说的,这个不可怕。雅虎当年做搜索引擎,然后Google出来了,雅虎很多人认为跟我们也差不多,后来几乎把他们搞死。马云表示,阿里巴巴对云计算充满了信心,能够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我们不是觉得这又找到一个新的矿产,我们阿里巴巴拥有大量消费数据、支付宝交易数据,我们觉得这些数据对我们有用,但是可能对社会更有用,比如我们从小企业的信息掌握到整个中国经济、世界经济的问题,从消费者数据给制造业数据,让他们生产出更好产品卖给消费者。马云同时暗示,云计算是大势所趋,是阿里巴巴必须要实施的战略。如果能够把这个数据分享给社会,是一个很有用的。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做这个,百度、腾讯就会把我们赶出电子商务门口。所以这是客户需要,如果我们不做,将来会死掉。
而我们现在回头看,李彦宏和马化腾当时对云计算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两家公司如今在公有云市场的地位,特别是可以及时三家公司云计算发展头五年的战略定位。还记得我上一篇关于阿里的文章吗?阿里云直到2016年,理念还是“数据分享第一平台”。关于腾讯云和阿里云,我们在此不展开了。
李彦宏在这几年里,压云计算,并不是因为自己提出的框计算。而是云计算初漏端倪之后,百度用框计算来应对。
百度是这么描述框计算的“未来,打开电脑或其他任何终端,桌面上只有一个简单的框,你往框里输入你想要什么,框就自能自动识别你的需求,然后在互联网可选范围内自动匹配满足你相关需求的最佳应用和服务”.
2009年8月18日,主题为“从你开始、创新世界”的百度技术创新大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此次大会上发布了“框计算”平台的理念和伟大构想。李彦宏指出,“框计算”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是一种最简单可依赖的互联网需求交互模式,用户只要在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应用或内容资源提供商处理,最终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
百度PR说:显然,李彦宏谈到的“框”,不再仅仅是指一个简单的用户UI界面,也不是独指百度的“搜索框”。具体来说,“框计算”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框”是一个功能强大的需求收集器和分析器。其次,由于“框”能在在互联网可选范围内根据用户需求自动匹配最佳的应用和服务,这个“框”又带有典型的操作系统特性。
然后欣赏一下百度PR如何描述“框计算”将与“云计算”分庭抗礼:
提起“框计算”,很多人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另一个最近互联网上异常火爆的概念——“云计算”,也有人在谈论“框计算”的背后需要“云计算”来支持实现的问题,但从本质上看,“框计算”强调前端用户需求的研究和响应,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互联网服务;而云计算强调后台资源的整合,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IT基础设施的配置。从理论体系来说,“框计算”和“云计算”都言之成理,自成一派。“框计算”理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产业界和经济界的高度重视。业内专家认为,百度技术创新大会提出的“框计算”,革命性的完善了中国互联网科学的理论体系,“框计算”所包含的各种创新技术,使得中国信息产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将带动整个IT产业的技术进步;而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则认为,百度提出“框计算”,将为互联网服务的全面改进提供新的平台,并将为振兴民族产业和实现新的产业革命中做出贡献。
这两段话反着看就可以了。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框计算除了一个输入框返回自身和第三方应用的搜索结果外,还有什么呢?
关于新瓶装旧酒的故事,后面还有续集。
在2012百度联盟峰会,李彦宏是这么亲自讲述续集的:
过去这一年我在想,移动互联网将来要想很好的发展,必须依靠云计算。在若干年前的IT领袖峰会上,我曾经说过,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可能很多人有一个印象,就是我不看好云计算。同时,我也经常说关于判断力的一句话,就是同样一个问题每两年要问自己一遍,可能结果会不同。我现在告诉大家,关于云计算的这个问题,现在的答案确实是不一样的,云计算里面已经开始有了“新酒”。
现在,整个数据中心的技术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很多主流互联网公司都在自己建立数据中心;服务器也开始定制,存储、整机柜的交付、定制化设计等等技术不断在进步和创新。这些属于硬的方面。
而软的方面,关于云计算的架构,不少互联网公司也是有一些积累的。搜索是云计算的一个典型例子,搜索非常简单的,但是只靠一台计算机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搜索天生就是云计算。过去这么多年,搜索引擎高速增长,百度的这套技术也一直逐步的成熟,现在到了一定时间,我们可以把它做一些改装,做成通用化的平台,让平台上的开发者们可以更容易的开发应用。
由于移动终端比较小,计算能力和功能是受很多限制的,而这些限制可以很好地被云计算的能力所弥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会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我们也投入了很多精力,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希望能够对百度、百度的合作伙伴以及对互联网的生态有帮助。
好了,把时间快速推进到2016年。这中间的4年,百度做了一系列的从PaaS到IaaS的准备,但总体速度缓慢。在2015年,李彦宏看到AWS的财务数字之后,这个进程才明显加速。到2016年底,关乎百度未来的“人工智能”和ABC战略才被确立。这期间,百度引进了COO陆奇和百度云掌门人尹世明。
2016年7月3日,在2016百度云计算战略发布会上,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宣布百度进入云计算市场。
李彦宏在会上说:百度是做搜索的公司,搜索是典型的云计算的应用,所有的搜索都在云上完成的。为什么百度以前没有进入云计算的市场呢?李彦宏在演讲中给出了理由:在过去的很多年中,百度一直在旁观云计算市场,但是当时我们觉得云计算太简单,是个苦活累活脏活,不值得进入。但是过去两三年来,事情发生了变化。云计算的市场不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而包含了更多技术能力。
除了百度本身的经验、技术、布局外,李彦宏认为还有两个问题对于百度云计算战略起到很大影响。第一就是中国宏观市场的新常态,即经济增长不再靠廉价劳动力,而是依靠技术创新、依靠企业提高运营效率。这种理念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到普及。第二,就是云计算的技术不仅能够快速提升效率,其本身也在不断更新中。云计算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云存储,而是集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于一体的技术载体。百度所提供的也不再是简单的存储和计算,而是包括大规模处理数据、人工智能、大规模创新、用户画像、定位、地图等等能力的综合。人工智能是广谱技术,和云计算、大数据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所有这些能力糅合在一起,李彦宏称,能够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想象空间会变得很大。
2016年6月8日,在百度联盟峰会上,李彦宏说“互联网即将迎来发展的第三幕,而推动第三幕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是大数据的最佳应用方式,并且认为人工智能将把人从简单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完成新一次的产业革命。”
2017年,百度云掌门人尹世明说,从去年入职到现在,自己的主要工作是确定百度云内部的方向,而主体就是将ABC技术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战略。
尹世明介绍,自去年开始,百度主推的一个概念是ABC,三个字母分别指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而在百度看来,ABC会重新定义云计算,也就是现在经常谈到的云计算2.0。
尹世明说“以前谈的是计算资源的使用,但这并不是云计算的全部。人工智能的爆发和应用,正在驱动云计算进入2.0新阶段,云计算的应用范围、业务重点和价值意义都在发生转变。”具体而言,首先就是使用主体和应用范围的变化,云计算的客户由互联网行业向传统行业渗透。其次,在1.0时代,业务的重点是设备的虚拟层面、运维层面,主要是基础云服务,而如今则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业务场景,提供智能的解决方案,从同质化的基础云服务竞争上升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层面的竞争。而这些技术都是百度所擅长的。尹世明谈到百度给自己另一个很深的印象是,“百度技术方面的积累,真的是非常非常厉害”。他告诉雷锋网,公司在2002年就开始做虚拟化,很快也开始做Hadoop集群,首个10万台的Hadoop集群就是在百度诞生的。机器学习百度也很早就开始做了,其AI计算集群也是国内最大的。他把企业的云化比作造房子。“我对云计算很乐观,如果把原来的房子拆掉在云上重构,确实没必要。但会有新的房子建起来。ABC所做的事就是构建新的房子,为各个行业带来新的可能性,而不只是服务器。”
可以,云计算并不是百度的战略重心,甚至不是百度的执行重心。一众高管只有一个方向– 人工智能。
3
人工智能
在2017年6月,天津的世界智能大会上,李彦宏说“其实智能世界有三个最主要的要素,第一互联网;第二大数据;第三云计算。互联网首先它是个生产关系,大计算计算能力,云计算是个生产力,而大数据是生产资料,有了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三个合在一起才可能,天下没有单独的一台机器是可能智能的,它是不可能智能的,所有的数据基于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基于互联网是一个生产关系,基于所有的数据连通,基于强大的计算能力,只有这种可能性,我们才能进入到一个所谓的大的智能世界,智能世界是一个系统性思考而不是单一的东西”。
2017年7月,李彦宏发内部信:百度整体平台价值复苏,已经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并坐着无人驾驶汽车上北京五环,还做了直播,不仅吸流量还引起了交警关注,高调当了一把“网红”。
百度在2017年7月举行了AI 开发者大会,这是百度近年举办的最大型会议了。
2017年8月,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李彦宏说“互联网是前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人工智能比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更大,对B端和C端的影响会无处不在”。
在接受采访时,李彦宏给百度定的新使命是: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而完成这一使命的“制胜法宝”便是人工智能。“我觉得人工智能是一个30年到50年的机会。
李彦宏还说“我们不是互联网企业,我们是一个AI企业”。媒体说,从BAT的领头羊到落队者,现在百度手里唯一可用的“王炸”牌就是人工智能。百度高级总裁兼任首席运营官陆奇表示,“AI是百度的机会”。
显而易见,百度将人工智能视为未来各项业务的核心所在,2017年提出了“AI First”战略,将自己视为AI企业。
资料显示-不知道哪里的资料,“2015、2016年两年时间,百度在AI方面的研发投入超过了200亿元。目前百度的AI技术已经实现了对搜索、广告、地图、外卖等业务的全面支撑,每天服务约上亿人。百度在享受到AI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在努力向社会输出技术动能。百度发布了阿波罗计划,正式对外开源和开放百度过去几年来积累的无人驾驶技术。还有智能家居用的DuerOS”。
百度确实在人工智能上投入、产出颇丰。与之对比的是云计算,公司内部几乎被忽略。最重要的云服务器业务迟迟不上线,IDC等基础资源没有统一规划和调度,自家爱奇艺都要跑到别家云去了。云主机没有key登录,我就不知道负责云主机的负责人有没有真的用过云主机。各产品功能和体验对阿里云亦步亦趋,为了产品速度和数量当然也有简化,而且,有时延,若干界面,从布局、风格、功能,神似阿里云。
2017年7月,百度二季度财报发布之际,李彦宏发内部信,在第一段中表示“人工智能时代从“下一幕”走进“这一幕”的变革时刻,闪耀着每一个百度人不懈创新、执着前行的光辉”,以及,“第二季度,在“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核心战略之路上,我们的步伐坚定而坚实”,“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云计算(ABC)已经成为百度整体人工智能战略行业输出的承担者,冷存储、快存储、存储网关等产品技术也居于业界领先位置。以此为基础,百度云正在开创不同重点行业的云化转型新路径,并构建百度云特色的整体行业生态”。
显而易见,百度云“是百度整体人工智能战略行业输出的承担者”。这句话也挺拗口的,简单说,百度云是为人工智能战略服务的,是人工智能战略的一个输出路径。
问题来了,百度云不是独立发展的,没有独立的使命,没有独立的战略,没有面向市场的价值。百度内部评价百度云,是站在云计算行业的角度,还是站在对人工智能战略服务的角度,还不得而已,或许兼而有之,但服务于人工智能绝对占主导。这从百度云的产品线构成,和各高管的表述,可以看出。
人工智能这个牌,IBM打过,当然,他叫认知计算,也有人不认可这是人工智能。谷歌云也打过,效果如何,大家已经见到了。但他们都与百度不同,IBM和谷歌是为了云业务打人工智能牌,而百度是为了人工智能打云计算牌。
云计算一战,百度云和百度可能不太重视,他们重视的是人工智能战略。那么人工智能呢?很遗憾,我给公司投资部门的结论是这样: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更像是基础技术,基础技术可能改变世界,也可能融入千千万万产品之中,但它本身不是一个或一类产品,也不是一个商业模式,仅凭基础技术本身,无法造就一个庞大的企业。
因此,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很难支撑起大型企业的转型,人工智能是为其他产品、业务、平台添砖加瓦的。
遗憾的是,百度现在All In 人工智能。而能让人工智能技术发挥决定性价值的产品,可能有,但数量少,且5年10年亦不会成为社会主流。但这样的产品,百度至今没有,甚至百度视野里的产品无一能有承担这个角色的潜力。这样的风险,是百度这种规模的企业不应该冒的。百度内部有人会质疑人工智能战略吗?估计没有。甚至按照放在中国和美国的社会大环境下,都不会有人当面或公开质疑百度和李彦宏的人工智能雄心。
百度,心中无云,将来亦无云。